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郑州市中联中医院
肝腹水康复网

专家介绍

2010/12/30 10:56:22
文章摘要:肝病科主任禹静从医36年余,副主任医师、全国肝病协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大学深造数年,早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临床教学20余年,现就任于郑州中联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先后在国内外参加肝病学术交流会数十余次,曾经发表演讲过关于肝癌肝硬化腹水的主要论述。

 禹静:主任医师、教授、肝病科主任。

 

 肝病科主任禹静从医36年余,副主任医师、全国肝病协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大学深造数年,早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临床教学20余年,现就任于郑州中联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先后在国内外参加肝病学术交流会数十余次,曾经发表演讲过关于肝癌肝硬化腹水的主要论述。

 擅长治疗各种肝病,尤其对肝癌、肝硬化、肝腹水、肝肾综合征、尿毒症、肝坏死、肝性脑病、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血吸虫病、黄疸型肝炎、病毒胜肝炎、肝包虫病、脂肪肝、酒精肝、结节性肝硬化、肝衰竭、肝损伤、肝肿瘤、肝纤维化、丙肝、甲肝、戊肝,对各种肿 瘤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该院肝病治疗中心,在中国肝病协会(会员)禹静主任的带领下将祖传医技与 现代高科技医学有机结合,强强联手,深入研究吸取精华,筛选、改进、创新,经反复临床实践验证,研制出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肝癌的速效系列中成药,用于临床,疗效神奇。能在短时间内清除乙肝病毒,使大、小三阳转阴,肝硬化腹水患者服药后半小时至四十分钟排水,18天左右肝腹水可完全消失,而肝癌患者服药后,能快速阻断瘤体的扩散转移,2-4个疗程可使瘤体钙化,缩小或消失,该治疗方案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被众多的肝病患者誉为生命的保护神。《人民日报》、《健康日报》、《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等数十家媒体予以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多年来他同国内外许多科研单位和专家们合作,发明并创造了治肝病的新途径,使众多的肝病患者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新生。并取得了令世人满意的效果,使数以万计的肝病患者在这里康复!

    血管瘤是一种疑难杂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以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淋巴血管瘤更会常见。由于部分医生、患者对该类疾病缺乏正确、全面、科学的认识,医者又限于水平及条件,诊断不明确者有之,治疗不规范者有之,重西轻中者有之。而患者或未引起高度重视,或消极悲观,或放弃治疗,或不遵医嘱,在治疗、康复、调养等方面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最终导致终生残疾,丧失生活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鉴于此,我们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该类疾病的诊疗、康复水平很有必要。
  科学实践证明,血管瘤并非“不治之症”。之所以难治是因为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到该病的发病原因,没有正确掌握该病的治疗原则,没有打破原有的治疗模式,更是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独特的治疗方法。大多数学者只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治疗,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全国著名血管瘤专家张教授研究发现:中医药对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特别对手术后复发及长期久治不愈的血管瘤患者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血管瘤病即中医所讲:名为“血瘤”或“婴瘤”,其病因、病理、论治有完整的体系,张主任数十载如一日,运用祖国传统中医之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首次提出血管瘤的治疗必须从根本上调理病变增生的毛细血管,才能消除血瘤的致病因素。张主任以中医消瘤理论为治疗依据,以“软坚散结,调理血管“为治疗原则,成功的研制出纯天然中药”消瘤“系列外用内服及中药针剂药物。在中医中药治疗血管瘤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
  “消瘤“系列中医介入疗法已成功治愈的患者重新看到了希望和光明,但是这远远还不够,张主任说:“一个医生的职责,不但在于能够治愈患者的疾病,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让患者知道怎么正确认识疾病,防患于未然。”本书着重从医学科普知识方面阐述怎样正确认识和治疗血管瘤,力求阐述得精辟、透彻、生动,使患者一目了然,知期所云,心悦诚服,以正本清源,俾益于众多患者!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我们一般所谓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前认为单个居多,自从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的常为多个。肝左右叶均可发生,以右叶较多见。

  肝血管瘤大小不一,自针尖大小至人头大,大者可占满腹腔。多数小于4cm。但有报导最大的可达60cm,重20kg。一般来说直径>=10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外观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可呈不规则分叶状。质地柔软或富有弹性感。切面示蜂窝或海绵状,有血栓及纤维疤痕区,偶伴钙化或整个血管瘤呈钙化。疾病末期象疤痕,因而称硬化性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血管瘤中最多见的肝良性肿瘤。可以说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几乎全为海绵状血管瘤。1863年Virchow首次报告。该病遍及全世界,尸检中发现率为 0.4%~7.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30~45岁居多,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0.6~10。其发病部位:据151例资料统计,右肝叶47.20%,左肝叶36.4%,其它如尾、方、副叶11.2%,两肝叶同时受累5.2%。单发性66.4%~90%,多发性10%~33.6%。

  一般来说,早期小血管瘤患者多无症状,故早期不易发现,常于正常体检或检查其他病变时偶然发现,患者平时可在生气着急等情绪剧烈变化、饮酒、劳累后感觉肝区轻微不适,并伴有上腹饱胀、暧气等症状。

  血管瘤自发性破裂腹腔内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这种病人的死亡原因。病人突然出现急性腹痛,伴有休克,因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在血管瘤窦内不断出现纤维--血凝块而导致循环中大量纤维旦白原的消耗,出血不易止住。死亡率高达80%。年龄愈小破裂的机会愈大。一组报告6例婴儿竟有5例发生出血其中3例死亡。

编辑:

推荐阅读